隨著網路口碑日漸受到重視,民眾在做各式決策前總是習慣先上網搜尋一下網友意見:不管是聚餐的餐廳、新生嬰兒的照應、最新的包款該去哪買;而依據各式興趣油然而生的社群論壇網站,由於相同興趣的網友日益聚集,因此也造就了一些特殊的網路效應。 Read more
Author: insightxplorer
台灣網友在虛擬社群的參與,受Facebook的普及,使用人數大幅增加,而Google亦自2011年加入社群網站市場,虛擬社群顯得更加熱門。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在2012年07月,針對全體網友進行了一項對於虛擬社群的調查研究,調查期間為07月09日至06月10日,總共回收了3,094份有效樣本,且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1.7%,再依照行政院主計處2012年06月台灣地區人口之性別及年齡人口結構進行加權。 Read more
新網站/新服務/新功能
Stay.com:將城市裝進口袋,旅途中不費流量的社交旅行指南app
讓我們想一下為什麼一些擁有地圖並具有很好導遊功能的旅行 app 卻不被人們所青睞呢?答案或者很簡單,那就是流量問題。
①而 Stay.com 正打算改變這一局面。 Stay.com 號稱,它可以將一個城市裝進你的口袋。
②網站本身俱有很多功能:選擇要去的城市,根據網站提供的城市景點、餐廳、酒店及打包的旅行指南等,用戶可以將自己想去的地方放進自己的旅行計劃當中。
③在旅程開始之前,你可以將整個旅行指南,包括整幅完整地圖通通存儲到手機裡,而且可以是多城市的。 Read more
2012年7月20日-創市際ARO代理之comScore MMX網路流量測量系統,於7月19日公佈台灣Media Metrix網路流量報告。
根據comScore Media Metrix數字顯示2012年6月台灣上網人口為1,174.1萬人,平均每人每月花費1,593.6分鐘上網,相當於26.56小時;平均每位網友每月瀏覽2,663個網頁。與5月數據相比較,不論是上網人口、使用時間或瀏覽網頁數,皆呈現成長趨勢。
網域主排名
2012年6月台灣網域主造訪人數最高的為Yahoo! Sites (Yahoo!奇摩),有1,137.5萬人造訪,相當於96.9%到達率,平均每人使用時間為280.7分鐘,平均每人瀏覽368個網頁。其次是Google Sites,有958.7萬人造訪,相當於81.7%到達率,平均每人使用時間為162.4分鐘,平均瀏覽網頁數為211頁。第三名則是FACEBOOK.COM,造訪網友人數為934.1萬人,相當於79.6%到達率,平均每位網友使用時間為450分鐘,平均每人瀏覽610個網頁。
註1: 城邦網域主為TOM.COM Limited, 旗下包含痞客邦、遊戲基地、T客邦、商周等網站。
2012年7月17日-ARO/MMX觀察2012年1月到5月台灣網友使用Facebook應用程式狀況發現,使用Facebook應用程式的人數有逐月減少的趨勢,在1月平均每天有141.7萬人使用,到5月降低至96.4萬。不過在平均使用時間卻看出成長趨勢,1月平均每位使用者花費18分鐘,5月卻增長至30分鐘,顯示整體而言雖造訪Facebook應用程式的使用者減少,但仍持續使用的使用者使用狀況穩定,應用程式吸引使用者停留的時間持續增長。
個別Facebook應用程式使用概況
以人數而言2012年1月-5月平均每月使用人數最高的應用程式為「Tetris Battle」,平均每月有150萬位使用者,其次是「開心水族箱」(121萬位使用者),第三則是「我的日曆 – 生日」(96萬位使用者)。在造訪次數方面,平均每位使用者造訪次數最高的是「Unlight(中文版) 」,平均每位使用者造訪11.7次,其次是「夢想城市」(10.7次)與「開心水族箱」(10.1次)。吸引網友使用時間最長的應用程式則是以「我的王國」位居第一,平均每位使用者使用29.9分鐘,其次是「CityVille」(27.8分鐘)與「The Sims Social」(26.5分鐘)。雖應用程式各有長處,不論是吸引使用的網友人數、造訪次數或是使用時間,但可發現「開心水族箱」在此三項指標皆排列前五名,在各方面受到網友喜好的程度皆很高。
整體而言, Facebook上的應用程式使用者人數雖有下降的趨勢,但透過使用時間發現,仍持續使用的使用者喜好程度不減。而應用程式方面,「開心水族箱」不論是使用人數,使用者造訪次數或使用時間,是目前相當吸引使用者的應用程式。
暑假期間是出國旺季,為了能夠順利出發,民眾往往在數個月前便要開始規劃行程並且預訂旅館、機位;周休二日以來,兩天一夜的國內小旅遊也大行其道,許多關於小旅行、民宿、單車遊的書籍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顯示出國人旅遊商機無限。 Read more
現在很多家庭都選擇租車來代替買車,一方面是因為大眾交通工具的普及,一方面也節省了養車的支出。隨著租車市場的擴大,瞭解消費者在租車上有什麼樣的考量也越來越重要。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在2012年07月,針對18歲以上的全體網友進行了一項租車行為的調查研究,調查期間為07月02日至07月03日,總共回收了3,123份有效樣本,且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1.75%,再依照行政院主計處2012年6月台灣地區人口之性別及年齡人口結構進行加權。 Read more
新網站/新服務/新功能
臉書、推特稱霸不夠,女神卡卡個人社交網站正式開張
現在,卡卡的個人社交網站LittleMonsters.com,正式對所有人開放登記。
①今年2月時邀請測試,具有如同「釘圖」社群Pinterest般的「瀑布流」分享內容(Media)、新聞(News)介面。
②同時結合了論壇發表主題討論、投票機制的卡卡社交新據點。
③除了現在社交網站應有的功能,最大的特色,便在支援多國語言的聊天功能,儘管機器翻譯有點「詞不達意」,但對粉絲遍布全球的卡卡來說,多少還是增加了「跨國溝通」的可能性。 Read more
2012年7月10日-ARO/MMX觀察亞太區社群類別使用狀況發現2012年5月全亞太區市場有4304.9萬位使用者造訪社群(Social Networking)類別,為全亞太區網友到達率70.6%,平均每位網友在此類別花費174.1分鐘,瀏覽321個網頁。
亞太區市場社群類別使用概況
亞太區市場中,造訪社群類別到達率並列第一的是菲律賓與澳洲(96%),第三名是紐西蘭(95.1%),而台灣網友有92.4%的網友造訪社群類別。觀察使用狀況,雖菲律賓與澳洲到達率相似,但菲律賓使用者花費的時間與瀏覽網頁數皆是澳洲使用者近兩倍。另外泰國網友造訪此類別的狀況是93%到達率,但平均每位網友花費的時間與瀏覽的網頁數卻是顯著高過其他地區,顯示此市場網友對社群類別喜好程度高。而與亞太區其他市場相比較,台灣網友使用狀況相對算高,平均每位使用者花費377分鐘,瀏覽571個網頁。
FACEBOOK.COM是整體亞太區到達率最高的社群網站,也是多數市場最熱門的社群網站
整體亞太區網友到達率最高的社群網站為FACEBOOK.COM,使用狀況遠高過其他社群網站。排在第二、三與四名的是在中國市場較受歡迎的QQ.COM Microblogging、PENGYOU.COM與SINA Microblogging,第五名則是TWITTER.COM。
觀察各亞太區市場造訪之社群網站發現,多數亞太區市場的社群網站首選是FACEBOOK.COM,唯有越南、南韓與中國較偏好本土社群網站,而日本網友則是造訪TWITTER.COM到達率高過FACEBOOK.COM。而以FACEBOOK.COM為社群網站的首選的市場中,又以菲律賓網友對此網站到達率最高,其次是泰國與馬來西亞。但卻是泰國使用時間與瀏覽網頁數顯著高過其他市場網友使用狀況。
觀察台灣網友造訪社群類別網站狀況發現,FACEBOOK.COM是台灣網友到達率最高的網站,到達率為79%,平均每位使用者花費405.3分鐘在此網站,瀏覽586個網頁。Yahoo! Wretch無名小站位居第二,到達率為53.6%,平均每位網友使用時間為18.5分鐘,瀏覽44個網頁。排名在前三名的FACEBOOK.COM、無名小站與PIXNET痞客邦(註)為綜合社群服務,而其他如PLURK.COM噗浪與TWITTER.COM則是微網誌服務的性質。
另透過MMX Cross Visiting報告深入瞭解台灣社群網站造訪族群重疊狀況,發現使用FACEBOOK.COM的台灣網友,僅10.1%會使用噗浪、5.9%會使用TWITTER.COM。反觀噗浪用戶中97%也會使用FACEBOOK.COM,TWITTER.COM用戶也有96.4%使用FACEBOOK.COM,無名小站、痞客邦用戶中也超過九成同時使用FACEBOOK.COM,顯示台灣網友無論使用何種社群網絡平台,對FACEBOOK.COM依賴相當高。
由數據發現,FACEBOOK.COM受到亞太區網友的喜愛,是亞太區許多市場到達率第一的社群網站。在台灣,使用人數最多的社群網站主要也是FACEBOOK.COM,其次是無名小站;且不論使用哪個社群平台,使用者多數仍會使用FACEBOOK.COM。
註: 痞客邦目前分類為Social Media – Blog,在此研究亦列入觀察範圍。
炎炎夏日到來,氣溫動輒飆破35度,不僅走在路上要防曬,皮膚科醫生告訴我們,在室內也要適度地做好防曬措施。俗話說「一白遮三醜」,不僅女性愛漂亮、喜歡保養,市面上玲瑯滿目的男性專用保養品也宣示着彩妝保養不再是女性的專利。根據創市際ARO / MMX觀察,2012年5月美容時尚社群(Community – Beauty/Fashion/Style)類別到達率40.7%,相當於有476.6萬不重複造訪網友,造訪該類別的網友以25-34歲為大宗,佔所有訪客數的31.6%,其次為15-24歲,佔27.4%(見圖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