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009年4月16日-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於今日公佈台灣地區 2006~2008年各產業別網站平均使用時間變化趨勢。
-->
關於創市際-ARO服務
台北,2009年4月16日-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於今日公佈台灣地區 2006~2008年各產業別網站平均使用時間變化趨勢。
-->
關於創市際-ARO服務
家中上網方式與連線速度: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在2009年2月調查5203位全體受訪者資料顯示,有16.1%的受訪者表示家中的上網方式與連線速度是「ADS
家中網路ISP業者:家中有裝設網路的5152位受訪者中,有高達64.8%的受訪者表示家中的網路ISP業者是「中華電信(HiNet)」,其次則是「台灣固網」(7.0%)、「數位聯合(Seednet)」(6.2%)。
根據交叉分析發現,申辦「中華電信(HiNet)」所提供的網路服務以20-24歲的年齡層、或職業為學生的受訪者傾向較高。
上網時會造訪的網站:根據家中有裝設網路且知道家中網路是哪家ISP業者的4899位受訪者調查資料顯示,上網時會造訪的網站類型以「入口網站」佔最多數(78.8%),其次則是「部落格」(60.0%)、「搜尋引擎」(57.5%)。
上網時會造訪「部落格」的受訪者以女性較高、24歲以下、學生的傾向較高。
造訪「購物網站」以女性、35-39歲的受訪者有較高的傾向。
造訪「新聞網站」、「銀行金融」的受訪者以30歲以上有較高的傾向。
手機上網場合:針對有使用過手機上網的1856位受訪者進行觀察,有26.4%的受訪者表示在「搭乘大中運輸工具時」會透過手機上網,其次手機上網場所是「學校」(12.3%)、「速食店」(12.1%)。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在「搭乘大中運輸工具時」利用手機上網的受訪者以30-34歲、40歲以上的傾向較高。
在「學校」利用手機上網的受訪者以19歲以下、學生有較高的傾向。
在「速食店」、「拜訪客戶」時透過手機上網的受訪者以40歲以上的傾向較高。
手機上網行為:根據有使用手機上網的受訪者調查資料顯示,「下載音樂/MP3」是利用手機上網最常使用的行為(36.0%),其次是「隨意瀏覽」(35.8%)、「找尋資料」(35.3%)。
進一步與性別和年齡交叉分析,偏好在手機上網時「下載音樂/MP3」的受訪者以女性、19歲以下的傾向較高。
通常利用手機上網是「找尋資訊」的受訪者以40歲以上的傾向較高。
利用手機上網時進行「瀏覽股市」的行為,以男性、35歲以上、有固定工作者有較高的傾向。
利用手機收看電視之經驗: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在2009年4月調查民眾是否曾經透過自己的手機收看電視節目,有72.8%的受訪者「不曾使用手機收看電視節目」,另外有19%的受訪者「曾經透過他人的手機收看電視節目」,只有8.2%的受訪者「曾透過自己的手機收看電視節目」。
根據問卷資料與受訪者年齡做交叉分析發現,「19歲以下」的受訪者傾向「透過他人的手機收看電視節目」。
手機看電視相關資訊接受度:在全體受訪者資料中,有52.8%的受訪者表示,「想要了解手機看電視相關資訊」,其次有44.5%的受訪者表示「不想用手機看電視」,而只有2.7%的受訪者「想要申請使用」手機看電視之服務。
根據受訪者資料中發現,「19歲以下」的受訪者對於手機看電視服務偏好「想要了解相關資訊」。
另外,「40歲以上」的受訪者對於手機看電視服務則是傾向「不想用手機看電視」。
不想透過手機收看電視的原因:在全體受訪者中,有2177位受訪者表示「不想用手機看電視」。其中有81.9%的受訪者表示因為「螢幕太小不適合用來看電視/電影」所以不想使用手機看電視,其次的不想用手機看電視的原因則是「螢幕解析度不佳」,占了38.1%,另外有37.8%的受訪者認為因為「訊號接受不穩定」而不想使用手機看電視,其他的原因則是「手機只使用撥打與接聽兩個弁遄v與「節目的數量與類型的選擇性太少」。
根據調查資料與年齡、職業交叉分析後發現,「19歲以下」、「20-24歲」以及「學生」等族群不使用手機看電視的原因傾向為「螢幕解析度不佳」。
交叉資料也顯示出「19歲以下」與「學生」族群不使用手機看電視的原因傾向為「訊號接收不穩定」。
「19歲以下」的受訪者也傾向認為「節目的數量與類型的選擇性太少」為不使用手機看電視的原因。
另外,「40歲以上」與職業類別為「其他」的受訪者不使用手機看電視的原因傾向為「手機只使用撥打與接聽兩個弁遄v。
手機收看電視的場合:根據曾經使用自己的手機收看過電視的受訪者資料中,有52.4%的受訪者曾經在「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利用手機收看過電視,其次則是在「家裡/上廁所時」、「速食店」、「學校」、「咖啡廳」。
根據調查資料與年齡、職業交叉分析後顯示,「20-24歲」、「35-39歲」的受訪者較偏好在「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利用手機收看電視。
而「19歲以下」的受訪者則是傾向在「家裡/上廁所時」透過手機收看電視節目。
另外,「19歲以下」、「20-24歲」的受訪者曾經在「學校」使用手機收看過電視,而「學生」則偏好在「學校」透過手機收看電視。
年齡區間在「20-24歲」的受訪者傾向在「速食店」利用手機收看電視。
「19歲以下」、「35-39歲」的受訪者則傾向在「咖啡廳」使用手機收看電視。
最後,「30歲以上」、「有固定工作」的受訪者則是傾向在「辦公室」使用手機收看電視節目。
手機看電視的平均時間長度:從曾經使用自己的手機收看過電視的受訪者資料中得知,有29.8%的受訪者透過手機收看電視的平均時間為「10分鐘以內」,另外有28.8%的受訪者平均收看時間為「10-20分鐘」,其次的手機收看電視節目的平均時間為「20-30分鐘」、「31-40分鐘」以及「41-50分鐘」。
另外,根據調查資料顯示,「30-34歲」的受訪者平均手機收看電視的時間偏好在「10分鐘以內」。
而職業類別為「其他」的受訪者,平均透過手機收看電視的時間則傾向在「10-20分鐘」。
從交叉資料中也可以發現,「20-24歲」、「40歲以上」、「學生」等受訪者族的平均手機收看電視的平均時間傾向在「31-40分鐘」。
希望透過手機看電視的節目類型:本次調查從「未來想嘗試用手機看電視而且想要了解想關資訊」的受訪者中詢問希望可以透過手機收看何種電視節目類型,發現有56.4%的受訪者希望可以用手機收看「新聞」類節目,有56%的受訪者希望可以收看到「國內外各類電影」節目,其他選項則為「卡通動畫」、「日/韓劇」、「球賽轉播」等。
根據「未來想嘗試用手機看電視而且想要了解想關資訊」的受訪者資料與性別、年齡以及職業交叉分析後得到以下的發現。「19歲以下」、「學生」的受訪者偏好希望可以透過手機收看「國內外各類電影」。
「女性」、「24歲以下」、「學生」等三類受訪者族群則是較傾向希望可以在手機收看到「日/韓劇」以及「本土偶像劇(國語)」。
而「24歲以下」的受訪者則傾向希望收看到「台港戲劇(連續劇)」。
資料中也發現「24歲以下」、「學生」族群較傾向希望可以收看到「卡通動畫」。
另外,特別是「男性」、「30-34歲」、「40歲以上」的受訪者則是偏好希望可以透過手機收看到「新聞」類電視節目。
「男性」受訪者則是較傾向希望收看到「球賽轉播」以及「成人節目」。
「19歲以下」也傾向希望可以收看到「各類綜藝節目」。
最後,「30-34歲」的受訪者則是希望可以透過手機收看到「美食/旅遊節目」。
台北,2009年04月09日-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於今日公佈台灣地區 2008年各類別網站排名,依網友之平均使用時間作排名依據。
-->
關於創市際-ARO服務
台北,2009年03月31日-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於今日公佈台灣地區購屋意向與物件需求網路調查。
台北市、新竹縣市的傾向相對較高,其自住需求無非是「獨立居住」或「未來結婚成家用」,購屋總價則鎖定「300~700萬」,並已準備「1~3成」自備款。
關於創市際
台北,2009年03月30日-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於今日公佈台灣地區網路廣告意向與各類媒體關鍵字追蹤調查。
-->
關於創市際
求職管道: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2008年12月調查民眾就業計畫,在2506位有固定工作的受訪者中,有63.3%表示目前的工作是透過「104人力銀行」獲得,其次為「1111人力銀行」、「透過親友介紹」、「看報紙/雜誌」、「全國就業e網」。
在琳瑯滿目的各種求職管道中,透過哪些管道求職效果會較好呢?此次調查中也特別訪問網友,70.8%受訪者認為透過「104人力銀行」的求職效果最好,其次為「1111人力銀行」、「透過親友介紹」、「全國就業e網」、「看報紙/雜誌」。其中:
「104人力銀行」以30-34歲的偏好度較其他年齡層高,一般白領職員偏好度較其他職業位置高。
「1111人力銀行」以中階主管、高階主管/負責人的偏好度相對較高。
「全國就業e網」以藍領的偏好度相對較高。
「看報紙/雜誌」、「政府就業輔導機構」以40歲以上,職業位置以藍領的偏好度相對較高。
經濟不景氣環境下的職涯規劃:在這一波金融海嘯的影響下,對職場人士的職涯規劃產生什麼影響?調查結果發現受訪者以「培養第二專長」為首選,其次為「想尋求第二份工作/兼差」、「加強外語能力」、「專業證照的考取」。認為「沒有任何影響」佔20.3%。其中:
「培養第二專長」以24歲以下的偏好度較其他年齡層高。
「尋求第二份工作/兼差」以設計工作/藝術創作人士的偏好度較其他職業身份高。
「加強外語能力」以20-29歲的偏好度較其他年齡層高。
「專業證照的考取」以20-24歲的偏好度較其他年齡層高。
「沒有任何影響」以35歲以上的傾向較其他年齡層高,以高階主管/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士的傾向較其他職業身份高。
企業因應不景氣的政策:本次調查有固定工作者表示,企業因應不景氣的政策以「人事凍結/遇缺不補」最多,其次則是「減少公司福利」、「停辦尾牙」、「實施無薪休假」。
企業政策下的職涯規劃:根據公司有採取因應景氣政策的受訪者意見,他們以「留在原公司,但會尋找副業/兼差」為最主要的職涯規劃,其次為「留在原公司,並安排私人活動」、「努力上班求表現」、「到其他公司工作」。
「留在原公司,但會尋找副業/兼差」以20-24歲的偏好度較其他年齡層高,有休無薪假受訪者的偏好度相對較高。
「留在原公司,並安排私人活動」以設計工作/藝術創作人士的偏好度較其他職業身份高。
「努力上班求表現」以中階主管的偏好度相對較高。
「到其他公司工作」以20-24歲的偏好度相對較高。
「創市際就業計畫篇完整分析報表」購買明細表: |
購買項目 |
含稅定價(NT$) |
調查內容分析報告 |
|
單題百分比分析 |
NT$500 |
兩題目交叉分析 |
NT$1,000 |
完整分析報告 |
|
統計分析報表(Excel格式) |
NT$10,000 |
圖表式分析報告(Power point格式) |
NT$30,000 |
※「調查內容分析報告」是針對調查中特定題目的百分比分析, |
|
※「完整分析報告」主要包含(1)各題目百分比分析、(2)基 |
![]() |
![]() |
![]() |
![]() |
var site=”sm2insightxplorer” |
電視為關鍵字廣告最活絡的平台: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關鍵字廣告以「電視」播出的效果最能受到注目,其次是「網路」。
與年齡、職業身份的交叉分析發現,最常透過「電視」接觸關鍵字廣告以19歲以下,學生的傾向相對較高。最常透過「網路」的受訪者以40歲以上族群的傾向相對較高。
受訪者最常點選非付費廣告區塊:看完關鍵字廣告曾上網搜尋關鍵字的受訪者中,以「藍色自然搜尋結果區塊」的點擊率最高(97.8%),「綠色廣告區塊」的點擊率較低(71.8%)。
各年齡交叉分析發現,「紅色或綠色廣告區塊」以30歲以上的點擊率較高;又「紅色廣告區塊」以40歲以上的點擊率較高。
關鍵字廣告搜尋行為的因素:看過關鍵字廣告後,之所以會上網搜尋以「促銷活動內容」為主要原因(52.8%),其次為「商品/服務本身」(39.9%)、「廣告內容」(38.7%)。
至於不會上網搜尋以「因為關鍵字本身」的比例最高(38.8%),其次為「廣告內容」(34.2%)、「商品/服務本身」(31.8%)。
「手機」最能吸引消費者上網搜尋關鍵字:最能吸引受訪者上網搜尋關鍵字的產品類型為「手機」(42.5%),其次為「網路遊戲」(32.9%)、「電腦」(29%)
「手機」、「網路遊戲」以19歲以下,學生族群的偏好度相對較高。
「金融理財服務」以男性,30歲以上,或有固定工作者的偏好度相對較高。
一般入口網站為網友最常點選網路廣告的平台:全體受訪者中,有3867位受訪者曾主動點選網路上的廣告。其中,受訪者較常點選的網路平台為「一般入口網站」(82.8%),其次為「部落格/個人網站」(27%)、「搜尋引擎」(24%)。
經由「部落格/個人網站」點選網路廣告以20-24歲的傾向較其他年齡層高,職業方面以學生的傾向相對較高。
藉由「搜尋引擎」點選網路廣告以男性,35歲以上,或有固定工作者的傾向相對較高。
網路廣告資訊偏好 |
廣告類型以「購物折扣資訊」最能吸引消費者目光:最能吸引受訪者點擊的廣告類型為購物折扣資訊(71.5%),其次為「商品介紹/展示資訊」(58.2%)、「各類活動資訊」(49.8%)。
「購物折扣資訊」在性別方面以女性的點擊率較高,年齡以30-34歲的點擊率較高。
「商品介紹/展示資訊」以35-39歲的點擊率較高。
「旅遊景點資訊」以40歲以上,或有固定工作者的點擊率較高。
「線上遊戲資訊」以男性、19歲以下,或學生的點擊率較高。
消費意願及品牌態度 |
六成網路廣告瀏覽者,有可能購買廣告商品:會瀏覽網路廣告的受訪者中,有62.6%若看到喜歡的商品會購買,其中以40歲以上的傾向較其他年齡層高。
網路廣告對企業的形象及商品服務的價值皆有提升作用:全體受訪者中,59.5%認為網路廣告可以提升商品/服務的價值,58.8%認為可以提升企業/公司的形象。
在拍賣網站「買」或「賣」商品經驗:根據調查民眾是否曾經在拍賣網站上「買」、「賣」經驗的問卷資料顯示,有81.9%的受訪者「曾經在拍賣網站上買過商品」,另外有39.1%的受訪者「曾在拍賣網站上賣過商品」,另外有14.1%的受訪者「不曾在拍賣網站上進行買賣交易」。
將受訪者問卷資料與受訪者年齡、職業做交叉分析發現,「25-34歲」、「有固定職業」的受訪者傾向「曾經在拍賣網站上賣過商品」。
另外,受訪者年齡區間在「19歲以下」、「40歲以上」的受訪者則是較傾向「不曾在賣網站上進行買賣交易」。
不曾在拍賣網站上進行買賣交易的原因:在全體受訪者中,有828位受訪者表示「不曾在拍賣網站上進行買賣交易」,其中有59.9%的受訪者「害怕遇到網路詐騙」,有55%「擔心收到的商品跟網路上看到的不一樣」,另外有54.3的受訪者「擔心網路交易糾紛(錢匯出但收不到商品)」,其他「不曾在拍賣網站上進行買賣交易」的原因則為「還是習慣親眼看到商品」、「擔心個人資料外洩」、「覺得在拍賣網站的購物成本較高(要加運費)」。
根據「不曾在拍賣網站上進行買賣交易」的受訪者交叉資料發現,「20-24歲」的受訪者較傾向「還是習慣親眼看到商品」。
另外,「女性」、「20-24歲」的受訪者則是偏好認為透過拍賣網站買賣交易會「擔心收到的商品跟網路上看到的不一樣」。
「30-34歲」的受訪者則是傾向「擔心個人資料外洩」以及偏好「害怕遇到網路詐騙」。
而「女性」、「30-34歲」的受訪者傾向「擔心網路交易糾紛(錢匯出但收不到商品)」,「35-39歲」的受訪者則是偏好「擔心網路交易糾紛(錢匯出但收不到商品)」。
最後,「女性」、「20-24歲」、「35-39歲」的受訪者則是傾向「覺得在拍賣網站的購物成本較高(要加運費)」。
在拍賣網站中最常「購買」的商品類型:根據曾經在拍賣網站購買過商品的4822名受訪者資料中得知,有34.6%的受訪者最常在拍賣網站購買「女性精品與服飾」,其次則是「電腦及相關周邊商品」,佔了26.8%。其他較常在拍賣網站購買的商品類型則是「圖書雜誌文書」、「美容保養或保健商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
根據調查資料與年齡、職業交叉分析後發現,「19歲以下」、「20-24歲」以及「學生」等族群不使用手
將受訪者問卷資料與性別、年齡以及職業做交叉分析後發現,「男性」、「30歲以上」、「有固定工作者」偏好在拍賣網站購買「電腦及相關周邊商品」。
而「男性」、「40歲以上」則是傾向在拍賣網站購買「手機及通訊產品」。
「19歲以下」的受訪者較傾向購買「手錶及流行飾品」。
「女性」、「20-24歲」則是偏好在拍賣網站購買「女性精品與服飾」。
「40歲以上」的受訪者則是在拍賣網站上傾向購買「食品或地方特產」以及「水晶/寶石或藝術品」。
「男性」則是在拍賣網站上較傾向購買「男性精品與服飾」、「運動與戶外休閒商品」以及「汽機車用品」。
另外,年齡在「30-39歲」、職業類別為「其他」的受訪者則是傾向在拍賣網站購買「嬰幼兒用品」。
「35歲以上」的受訪者則是傾向在拍賣網站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在拍賣網站中最常「拍賣」的商品類型:根據曾經在拍賣網站「拍賣」過商品的受訪者資料中,有31.4%的受訪者曾經在拍賣網站「拍賣」過「圖書雜誌文書」,另外有26.6%的受訪者曾經「拍賣」過「女性精品與服飾」,而有21.6%的受訪者「拍賣」過「日常生活用品」類商品,其他較常在拍賣網站被拍賣的商品類型則是「電腦及相關周邊商品」以及「美容保養或保健商品」。
交叉分析後發現,「男性」偏好在拍賣網站上拍賣「電腦及相關周邊商品」,另外「35歲以上」的受訪者較傾向拍賣「電腦及相關周邊商品」。
而「男性」、「40歲以上」的受訪者則是傾向在拍賣網站拍賣「手機及通訊產品」類商品。
「19歲以下」的受訪者則是較傾向在拍賣網站拍賣「手錶及流行飾品」、「玩具與電玩寶物」以及「音樂或影片VCD/DVD」。
另外,性別為「女性」、職業類別為「其他」的受訪者則是偏好在拍賣網站拍賣「女性精品與服飾」。而「女性」受訪者也較傾向拍賣「美容保養或保健商品」。
交叉資料中也發現到「40歲以上」的受訪者較傾向在拍賣網站拍賣「家電商品」。
年齡在「20-24歲」、職業類別為「學生」的受訪者則是較偏好拍賣「圖書雜誌文書」類商品。
年齡在「30-34歲」、職業類別為「其他」的受訪者則是傾向在拍賣網站拍賣「嬰幼兒用品」。
「35歲以上」、職業類別為「其他」的受訪者則是傾向在拍賣網站拍賣「日常生活用品」。